岳飞兵马一生,一心为国,岳飞不仅仅善于作战,文采也是斐然,一首“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岳飞的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是岳飞发自内心的声音,这也是为岳飞的被害埋下了祸根。靖康之耻也叫靖康之难是只发生在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国攻破了北宋首都东京,俘虏了太上皇宋徽宗,当朝皇帝宋钦宗,所有的赵氏皇族,以及皇宫中所有的嫔妃,大臣,宫女,一共三千多人,还有宫中所有的金银珠宝,以及东京城内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打包带回了金国。
一个国家先后两个皇帝都被人俘虏带走了,并且一路上宋徽宗和宋钦宗受到了各种的侮辱,北宋的老百姓的看不下去了,所有的老百姓,凡事有血性的,都以靖康之难叫做靖康之耻。
为啥宋徽宗的赵构没有被金兵抓走,因为当金兵攻进东京的时候,赵构和王云正在被宋钦宗派去金营议和的路上。
赵构走到磁州(在今河北邯郸)的时候,守将宗泽对赵构说:“肃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复去何益?请留磁。”
赵构也犹豫去还是不去呢,磁州百姓围了过来,王云也是着急去金营议和,好回去给宋钦宗复命,于是就呵斥百姓,说朝廷自有法度,你们围着做什么,都给我让开,这时候百姓中有人认出了王云,以前王云提出过坚壁清野抗金,就是把老百姓的房子强拆了,现在百姓激动了,我们让你扒了房子抗金,金军不单没有被打退,你们又要去议和,愤怒的百姓一拥而上,就把王云打死了。
在一旁的刑部尚书宗泽本来就对王云这样的议和派人员很是不满,也没出手避免,眼睁睁的看着王云在本身眼前被打死,赵构害怕了,他也不敢去和金营议和去了,怕下场和王云一样,于是就留在了磁州,就在赵构在磁州逗留之时,金兵攻取了东京,俘虏了徽钦二帝。赵构就此逃过一劫。后来被拥立为皇帝,就是宋高宗。
靖康之耻发生之后,所有的百姓都感受到耻辱,愤怒,受到儒家正统思想教育的岳飞更甚,从流传的小故事,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后背刺字“精忠报国”就可以看出来岳飞的家风。

在和金国的斗争中,岳飞一直是反对议和的,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飞在与金军作战的过程中节节胜利,岳家军已经打到了朱仙镇,马上就要攻取北宋旧都东京, 岳飞高兴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锐气丧尽,目前已丢弃兵器,向北逃窜。机不成失,准备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帝。
坐镇南宋首都宋高宗赵构看到岳飞的这些胜利的奏疏,他没有感到高兴,特别是迎回徽、钦二帝。迎回这本身的皇帝老爹,和皇帝哥哥,还有本身什么事了,他又回想起之前在宫中他和母妃韦贤妃不受待见的日子了。宋高宗赵构当然不想再过那种日子了。
所以他是不想岳飞打败金国,迎回徽,钦二帝的,当高宗把岳飞的捷报给秦桧看的时候,秦桧致命三连问,第一陛下您真的相信岳家军能够消灭金军吗?
高宗想这什么意思 ,难道是岳飞谎报战功?紧接着秦桧又说道,您还记得淮西兵变吗?高宗背后一凉,怎么不记得,四万正规军,当时占宋朝兵力的五分之一,过了江就成伪军了。
紧接着秦桧又提出灵魂第三问,太祖皇帝龙兴之前也是个忠臣吧?就是指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起兵造反之前也是个忠于后周的臣子。
这灵魂三连问,触动了宋高宗的内心,那么秦桧为啥不希望岳飞打败金国,迎回徽钦二帝呢,是秦桧也不喜欢徽钦二帝吗。
原因是岳飞是武将,是善于用兵的,秦桧是文臣,他是善于谈判的,并且他一直都是主和派,主张和金军之间那就是要君子动口不动手,虽然他不是什么君子,但是他想动口,如果和金国真刀真枪,战场厮杀,那必定是要岳飞这样的武将出马,要是岳飞立了战功,有他秦桧啥功劳,但是要是和金兵议和,那他秦桧就能发挥作用了。
尽管秦桧所谓的议和,还不是向人家金国投降,说的好听点叫议和,那都是为了给本身脸上贴金,叫本身的“死”相不要那么难看。
就是给人家金国割地赔款,就是这样的事情,秦桧也愿意去干,反正是因为本身谈判去了,宋金之间停火了,这本身也有功劳了,所以秦桧和岳飞之间的矛盾,就是将相之间的矛盾,只不外这个秦桧为了一己私利,有些不择手段,不顾民族国家大义。
偏偏宋高宗赵构对金国的态度也是有本身私心的,两个人各怀鬼胎,一拍即合,两个人最终达成的共识就是,不克不及让岳飞再和金兵打了, 再打宋军就胜利了,那就完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俩人是金国人呢。宋高宗赵构于是给在前线的岳飞连发十二道金牌,金牌的内容都一致“岳飞孤军深入,不成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
所谓金牌不是用金子做的,是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就是不得进入驿站休息,传递令牌的人中间不得停留,不得换人,不得换马。那样耽误时间,每天五百里的速度,这是宋朝传达旨意最高规格。
可见朝廷该有多心急,就怕晚一会儿,岳飞就要打败金军了,你说有这样的皇帝,这样的上司,这岳飞还能有好下场吗。
岳飞还率领岳家军在那和金国拼命呢,想着打败金国,实现祖国统一呢,这宋高宗和秦桧俩人却想着如何阻挡岳飞打败金国。
眼看着胜利在望,朝廷有这样夺命连环催,催促岳飞撤军。岳飞想接着打,但是皇帝的命令岳飞又不克不及不听,作为忠良之士的岳少保壮怀激烈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乞止班师诏奏略》。
意思是我岳飞厉兵秣马十年,就为了今天,眼看着就要胜利了,你让我撤军,这地方就全放弃了。靖康之耻,什么时候能昭雪。

正是因为岳飞的刚烈忠贞的性格,他是忠于大宋王朝,而不单单是宋高宗一个人,而当时当权的却是宋高宗赵构,赵构显然没有岳飞高尚的情操,并且岳飞手握重兵,无论是号召力还是战斗力都极强,这就让宋高宗对岳飞起了杀心,再加上秦桧在一旁煽动高宗。
最后,一代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死在杭州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狱中的风波亭。